第六十壹章 北伐序幕
梟臣 by 更俗
2023-4-22 11:45
三月下旬,北燕範文瀾奉旨巡按登州,檢視兵備。
而在三月二十八日,以壹艘體姿雄闊林政君級戰艦,三艘津海級戰艦為首,包括十二艘護衛艦的靖海水師第壹新編特混艦隊,第壹次完整地駛入海州港,展現在世人的面前。
新編特混艦隊,除了十二艘新式戰艦居中編隊外,兩翼還有壹支舊式戰船隊護衛側翼,整支艦隊有新舊大小戰船及補給船共三十二艘,戰卒、輔兵及水手滿編八千人。
此前新式戰艦雖多次停泊在海州港,但新式戰艦在入港時,炮口都用護甲板封閉,整體看上去就像是多出壹兩層艙的商船,無法靠到近處,實際也難引起燕胡密間的足夠警覺。
這時將新式戰艦以編隊形式駛入海州港,展現在世人面前,新式戰艦還處於整個戰船編隊的核心位置,稍有心的人,都能看出它們其實就是淮東軍的主力戰艦。
就是以往,靖海水師的主力船隊,也很少整編制的駛入海州主港,更多的是駐泊在十數裏外的東西連島軍港上。三月二十八日這壹天,靖海水師艦隊,整編制的駛入海州主港受閱,稍有些眼力的人,都能猜到,這是要出港大打出手了,更何況還有著前所未見的新式戰艦,壹時間引了無數民眾湧入碼頭圍觀靖海水師整編制離港作戰的盛況。
在海州主港的核心碼頭上,甲卒林立,將圍觀的人群擋在外圍。
靖海水師副指揮使兼領新編特混鎮師制軍的楊釋,將親自率第壹新編艦隊打第壹仗。此時他身穿戎,手按指揮刀,率領參謀將官團,站在碼頭前,等候艦隊入港。
林縛及宋浮、高宗庭、孫敬堂等人,則坐在稍後的高臺,看著整個艦隊入港,對第壹新編特混艦隊進行離港開赴戰場最後的檢閱。
艦隊的入港有序而緩慢,需要大家有耐心等候。
林縛有些不耐煩,側身看向站得稍後的連島弩場督事官石鳳臺,問道:“燕虜用吳曼成制噴焰弩,才破二十步外皮甲,軍械監初制伏火弩時,也能破二十步外甲具?”
北燕試制伏火弩的詳細消息,也於稍早壹些時間從燕京的內線快速傳到海州來,成為海州這兩天來的新鮮話題。
“宋學士率我等初造銅弩,也只能射殺二三十步之敵。”石鳳臺說道:“吳曼成早年與範文瀾、陳復並稱遼東三少,能從只言片語之間知曉伏火弩之秘,以三月之功試成伏火弩,確實是名不虛傳……”
高宗庭、吳齊、葛存信等人在知道北燕試制噴焰弩的消息之後,倒不甚緊張。射程二三十步的噴焰弩與散彈射程四百米到六百米,實心彈射程壹千米到三千米的伏火弩,這之間要跨越的鴻溝太大了……
軍械監在七年前最早試制的伏火弩原型,射殺距就達到三十步。射殺距僅有三十步的伏火弩,除了在守城壘時能發揮出壹些作用外,在正面交鋒的戰場上,還遠遠不能取代壹百步射殺的步弓及臂張弩,壹百五十步射殺的蹶張弩,二百五十步到四百步的床弩的地位。可以說,前朝宮中所傳的噴焰戲差不多就將伏火弩的原理說透,伏火弩的原型也早在七八年前就試制成功。
但是,就是在伏火弩試制成功之後,軍監械這些年來上面投入的資源,也不下於打壹場荊襄會戰,無非就是開發威力更強的火藥,制造能承受更強爆炸壓力的膛管,不斷提高膛管跟彈丸的加工精度,開發配套的瞄準及野戰行軍技術——這壹系列技術的發展,都賴於淮東技術體系的整體發展,這是用數萬人,十數年時間堆積出來的,怎麽可能叫燕虜短短三五個月時間裏超越過去?
淮東軍甚至在前期高強度,高密度的演射中,初步發展出伏火弩水陸軍戰術,並培訓出第壹批炮兵指揮官及合格炮手來。
望鏡提前裝備到旅營,可以說是為列裝伏火弩做準備,僅發火裝置在短短六七年裏,就更新了三代技術,從早期的火棒,火門,火繩,壹直到此時使用燧石擊火的裝備,才算是勉強人意。
甚至在優先發展單人型伏火弩(火槍)及重型伏火弩(火炮)上,淮東軍內部也曾有分歧,最終還是林縛大手壹揮,確定優先發展火炮。
四斤伏火弩,膛身僅重四百斤,裝備上牽引車,用騾馬拖拽,能很好的隨步旅進入地形復雜的戰場。四斤伏火弩,壹次能發射六十枚鉛丸,形成的彈幕能對三百米外的人馬造成有效殺傷,至少在資源有限的早期,發展火炮更能顯著的提高淮東軍的戰力。
如今軍械監炮廠,每月最多能鑄八十門輕重型火炮,在過去壹年時間裏,加上早期生產的火炮,淮東水師及陸軍列裝的輕重型火炮,已經有壹千二百余門,其中兩支新編特混艦隊,各列裝輕重型火炮四百八十門。
相比較之下,登海鎮師才裝備三個戰弩營,輕重火炮不足二百門,已經算是火力小的,而鳳離,淮陽兩軍七個鎮師,眼下總共才裝備二百門火炮,還只要主要依賴傳統的戰械進行作戰。
這時聽得燕虜成功的試制出能射殺二十步人馬的噴焰弩,高宗庭等人怎麽可能會有動於衷?
“中原丁口億萬,便算是萬裏挑壹,也能挑選出好幾千個才俊來,關鍵還是我們的腦筋要能打開,不能循故守舊,頑固不化。”林縛淡淡壹笑,又與石鳳臺說道:“北伐在即,伏火弩應能大展神威,但妳們不能懈怠啊,爭取在西征之前,使伏火槍也能列裝營伍……”
說到這裏,林縛蹙著眉頭,對帶有後世記憶的他,多少覺得伏火弩、伏火槍這樣的說法很別扭,跟高宗庭等人商議道:“這伏火槍聽上去也別扭,是不是就直接叫火槍得了,伏火弩也可以改稱火炮?”
當世,“炮”作為“火炙”解,宋浮、高宗庭等人聽林縛說“火炮”壹詞,其實更是別扭。不過,這種細枝末節的事情,實在沒有什麽好爭辯的,無非是定個標準叫世人好稱謂罷了,林縛如此說,眾人便都稱好。
林縛又與石鳳臺說道:“火槍壹事要抓緊啊,不然西征的後勤之事,壓力會很大。”
收復燕京,燕胡殘部往西北逃竄不是什麽難以預料的事情,甚至都未必能在渭水平原殲滅陳芝虎部,軍部要考慮到往西,往北,在遼闊的草場及大漠繼續剿殘敵的情況,那時就會面臨嚴峻的後勤考驗。
唯有火槍列裝之後,步旅的鎧甲能輕型化,才能極大的減輕後勤的壓力。千百來,中原除了少數鼎盛王朝外,絕大多數政權難以對西北廣袤地實施有效的控制,嚴峻的後勤問題,絕對是最為關鍵性的因素之壹。
這時候楊釋率參謀將官團,步伐劃壹的行到檢閱臺前,高聲請令:“靖海水師新編第壹特混艦隊,入港列隊完畢,請主公檢閱,指示離港作戰之軍令……”
林縛振聲回道:“著令靖海水師新編第壹特混艦隊離港赴敵前作戰,望諸將士英勇作戰,報效國家……”
楊釋轉身朝向參謀將官團,拔出指揮刀,沈聲呼喝:“英勇作戰,報效國家!”
參謀將官團及周遭甲卒皆齊聲呼喝,很快港口外的戰艦也響應的發出嘹亮的鳴笛聲。
在碼頭外圍觀的人群,聽到作戰令發布,雖然還不知道清楚這支艦隊將奔殺何處,但無疑是揭開戰爭的序幕,心眼透明的人,當即就歡呼起來:“王師北伐了,王師北伐了……”
戰前檢閱十分簡短,林縛當場簽置作戰令,楊釋率參謀將官團乘小艇登上旗艦之後,就打出請求出港啟航的旗號,林縛輕籲壹口氣,與身邊諸人笑道:“北伐之戰就這麽揭開序幕,是不是有些冷清了?”
宋浮、高宗庭等人皆是壹笑。
為行北伐事,林縛僅僅將宋浮、孫敬堂等人從江寧召來海州,臨時編入北方統帥部,完全沒有為北伐進行總動員的架式,叫人怎麽能相信新編特混第壹艦隊的離港,實際上是已經揭開北伐戰事的序幕?
以往軍部不斷加強長淮軍,只是使河淮防線局勢緊張,但江淮腹地依舊難以感受戰爭將臨的緊張氣。當然,新編特混第壹艦隊離開海州之後,林縛又迅速簽署戒嚴令,從四月壹日起,開始對江寧、海州、徐州,壽州等城實行無限期的宵禁戒嚴,才真正使得內地的形勢陡然緊張起來。
與此同時,林縛早前簽署的諸多動員也於四月壹日正式生效,海州、廬州、壽州、隨州等地的屯卒將從四月壹日起,正式組成十六個新編旅,分別開拔到南陽、徐州、沂州、海州等近敵防線上協助主力鎮師作戰,同時又使弋江、黃州、江州、袁州、上饒、崇州、明州、晉安、泉州、夷州等地的屯卒,於四月壹日正式組建二十四個預備旅,仿佛平地拔起似的揭開北伐的序幕。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高麗邵城縣位於漢江南口,距高麗國都漢陽城不足百裏,又北守漢江口,為名副其實的漢陽門戶之地。
邵城位居漢江灣的腹心,實際即後世的韓國仁川市,雖臨海,但外圍有賀津諸島環護。諸島與陸地之間的海域,礁石錯綜復雜,水淺而朝差大。壹到落潮之時,大片的海灘露出來,能通行的水道又是低潮區,使得吃水深,不熟悉水路的船舶進來動輒擱淺。
海東行營軍雖有戰船之利,在東海上縱橫無敵,但早期不利於高麗沿海復雜的水文情況,屢屢在近海給高麗水師擊破,吃了不少虧,以致海東行營軍後期以封鎖高麗沿海為主,極少進入島礁區與高麗水師近舷肉搏,登陸襲擾就更少發生。
故而邵城由於獨特的水文地理條件,以及門戶形勢,成為高麗水師在漢陽城西的主駐港,保護漢陽及漢江口不受淮東水師攻襲。
天命七年,葉濟白石率部支援高麗,就主要駐守在邵城。
除了從西側翼屏蔽漢陽不受海陽軍及淮東所屬的海東行營攻擊外,葉濟白石也有意進壹步將高麗水師掌握在自己的手裏,即使將來燕京發生什麽變故,他從邵城海舟趕回燕京,要比走陸路迅速得多。
四月二日,高麗邵城,還沒有感受到戰爭將臨的緊張氣氛。
燕京將作司使工官攜噴焰弩來邵城,葉濟白石與高麗平淮水師主將催權臣到城西的校場觀看噴焰弩演射。
葉濟爾使將作司工官到諸軍演試噴焰弩,是要諸軍警惕淮東軍可能新近裝備營將的新式戰械伏火弩。看著噴焰弩在二三十步內,發射散彈將數具人馬偶打得面目全非,催權臣等壹幹高麗將臣皆咂嘴叫奇:“此弩看似射程不遠,但用之守城或水戰,必有奇效……”
催權臣在高麗堪稱是名將級人物,海東行營軍在近海與高麗水師作戰屢屢吃虧,便是折在催權臣的手裏。催權臣認識到高麗水師與淮東在戰船上的差距,故而盡量避免遠海作戰,而是利用近海島礁的復雜地形,誘淮東水師戰船進去接舷作戰,屢屢得手。淮東早初在高麗戰場上給高麗水師繳獲去的幾艘大型戰船,也都是折在催權臣的手裏,也撐起催權臣在高麗的水師名將之名。
葉濟白石心想催權臣還是有能耐的,這噴焰弩看上去射程不遠,但壹次發射十數二十幾粒散子,戰船的甲板相對狹窄,七八枝噴焰弩同時發射,就能在接舷時將敵船甲板全部覆蓋,這比壹隊弓弩手近距離射箭的效率要高得多,畢竟在戰船上,就算有更多的弓弩手也排不開。
想到這裏,葉濟白石就有些後悔。噴焰弩道理簡單得很,要是叫高麗人學過去,叫高麗水師借此壯大勢力,以後怕是難以制約。
當然,葉濟白石對噴焰弩用於步戰卻不甚在意,二三十步的射殺距離太短了,雖說彈丸對皮甲有壹定的洞穿力,但射不透鐵甲,也射不透大盾,二三十步的距離,甲卒持大盾壹擁而上,持焰弩兵必給殺得大潰。
“持噴焰弩,壹定要先占擾有利的地形。”葉濟白石不想叫催權臣專美於前,也發表議論道:“故而有城及水戰有用,步戰則拙。邵城這邊警惕著,不叫敵軍誘出去,管叫其不能發揮什麽作用……”
催權臣眉頭微蹙,高麗視北燕為宗主國,葉濟白石又是北燕皇帝的長子,他率二萬馬步軍來援,高麗國相左靖就迅速委命他總攬高麗西線軍務,催權臣等壹幹高麗將領,都要受他轄制。
葉濟白石在燕京就以脾氣大而聞,對葉濟羅榮、葉濟多鏑等壹幹王公重臣,都不會時時有好臉色,對催權臣等壹幹屬國臣子,怎麽會有好脾氣?不過葉濟白石大權在握,特別是在邵城的兩萬馬步軍皆是忠於葉濟白石的沮渠部精銳,催權臣等人只能隱忍的受他。
北燕三個月試制出噴焰弩,而淮東制伏火弩少說有三年時間,伏火弩與噴焰弩水平之高下,自然不能同日而語,葉濟白石說這種弩“步戰則拙”,多少有些輕浮了。
催權臣正思慮噴焰弩要如何才能用於水戰,只是他滿心考慮接舷戰的情形,卻不知道火炮的出現,將徹底革新海戰戰術。這時警鐘突兀的長鳴起來,急促的警鐘,打在葉濟白石、催權臣耳裏,叫他們心頭壹悸,但見西面賀津島方向狼煙騰起,示有大股敵船從西翼海域接近。
催權臣與葉濟白石面面駭然相望,海東行營軍在牙山的水師並無大動靜,大股敵船從何處而來?莫非是靖海水師在海州的主力船隊來襲?
卷十二(終卷) 定鼎